close

去年到陶博館玩沙 有看到在進行 [ 甕藏春之梅-醃脆梅DIY ] 這個活動

今年又看到在辦  就報名了"一份" (瓜老爹當天早上飛機前進大陸)

報名表上寫 報名一位 = 一份材料+一張椅子

我只有報名一份 就帶了兩張摺疊椅去給妞兒們坐

春天 氣溫多變 濕冷了一整周  周末大放晴  氣溫也直直升

小小的悶熱 瓜 & 亮 曬紅了小臉

 

報到入座後 聽講員大略介紹了這個活動  主辦單位來自南投水里[呆呆休閒農業區]

槑這個字是梅的古字

因為 梅樹的型態跟杏樹很像 所以 古人造字把這兩種樹造得很像

又因梅樹都是聚生 就以兩個呆自 代表梅樹 --  哈哈 是很有意思的典故

 

接著 我們拿到今天的主角 "梅子"  這也算是我第一次看到新鮮的梅子本尊

嗯嗯 真的是又小又不起眼  咬一口更是超級酸澀

講員說 要醃脆梅 就是要挑選這種 6~7分熟的梅子最剛好

接著發下100:1(梅子:粗鹽) 的粗鹽

大家開始搓搓搓 進行第一個動作"殺青"

有一個搗蛋的小孩  撈了一堆梅子到她的椅子上 不肯還

為娘的只好去加價購 70.-/斤

講員說 大約十分鐘 就可以搓出濕亮 表面沾鹽的效果

我大約搓了五分鐘  梅子還是只有一點點濕 ...

開始出現 "該不會我要搓很久吧?" 的念頭

 

這時 講員開始逐桌發下小木槌& 占板  說明下一步 [脆裂]

從梅子的腹部敲擊 造成蒂頭裂開

幫助粗鹽入味 以去除梅子原本的酸澀

同桌的其他孩子 迫不及待開始進行這個動作

瓜&亮 兩個也躍躍欲試

我趁著兩姊妹自己在協調誰來敲敲的時候  努力多搓搓 (因為我想要成功阿)

不一會  真的讓我搓出果效  真的會濕滑光亮 沾黏鹽巴

 

[脆裂] 亮無法上手 瓜就做得很不錯

我跟隔壁桌 動作較快的人 借了木槌&占板 加入敲敲行列

母女"二人"合作 + 一個其實也有幫忙的小搗蛋

也很快地 完成了  裝入今年的梅甕 

造型挺雅致的  講員說是取了松竹梅的意境 

陶甕有松的紋路  提把是竹作的  內藏的 就是我們手作的梅子囉!!

 

接下來 就要讓梅子和粗鹽在甕裡睡八小時

再取出來 沖洗 退味 熬煮 加糖 ....  都是回家作業

所以 我們就去洗洗手  & 用到的工具

洗手的時候就會發現  手大大地去了一次角質  變得滑細幼嫩  歐齁齁齁

  

近下午四點 吹起了舒服的涼風

有趣的活動結束  就讓孩子在陶博館廣大的腹地跑跑

他們跑餓了(只吃了早午餐)  怎麼都不肯再耗點時間去覓食

只能在陶博館的咖啡廳 點餐打發他們

這 "美味不達" 的一餐 花了我近九百大洋 ... 真的非常不推 哈哈哈  確實是抱怨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   後續

其實講員在講後續步驟時  我並沒有聽得很認真

單單靠著一張教戰手則  

讓梅子鹽漬一天多後  我才有空取出沖水

初取出時  有偷嘗一顆  吼~~~~~~    不意外  無敵鹹 ( 但 有一點好吃的徵兆 :P)

按照教戰手則  流水4-8HR  第四個小時  我又偷吃  還是無敵鹹

第五個小時  突然我吃到一個很不鹹的  但也不怎麼美味了

擔心自己水沖過頭  趕緊撈起梅子拌糖  然後  又偷吃   吼  又吃到一個超鹹的  是怎樣? 

....  總之 之後 我並沒有照著教戰手則去做

比如要放到脫水機裡去脫水  我就沒弄    想到就拿來吃吃看  加加糖

大約醃漬了一個星期  帶去辦公室 方在茶水間給同事自由取用

一整天下來  幾乎見底 

有一兩個同事說  味道不錯 有保留梅子的氣味

我個人認為呢 就是偏鹹  但是還不錯吃  阿哈哈


後續再後續 請完同事品嘗之後  自己還有剩一小搓

因為之前加過很多鹽&糖 都具有防腐效果 

所以 我就讓這些梅子持續泡在醃漬後自然釋出的湯汁裡 在冰箱裡慢慢睡

大約1.5~2月  沒有over的鹹 我開始覺得很美味  酸甜帶微微的苦

真的感受到自然的好味道  跟外面賣的梅子很不一樣欸

而且 廚藝不精的我  突發奇想嘗試拿來醃肉片+紅蘿蔔 ....  超好吃的欸

這下我懂了  明年我還要再去參加一次

 

arrow
arrow

    ❤石榴號小木屋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